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:三亚小东海,天涯海角,牙龙湾,陵水新村港。
特征:珊瑚骼皮壳块状,表面平或稍凸起,或呈拱形。珊瑚群体由外触手芽生殖形成,群体大,直径可达数米。珊瑚杯圆或椭圆,直径6—10mm,隔片珊瑚肋21—36个,绝大部分与轴柱相连,轴柱由扁平圆形小梁组成。隔片边缘光滑或有1—2枚小刺,两侧有细颗粒。珊瑚肋外缘有3—8枚短尖刺,排列整齐。该种在珊瑚类群中是最易认别的一种。
生活时为棕黄色。
特征:珊瑚骼皮壳块状,表面平或稍凸起,或呈拱形。珊瑚群体由外触手芽生殖形成,群体大,直径可达数米。珊瑚杯圆或椭圆,直径6—10mm,隔片珊瑚肋21—36个,绝大部分与轴柱相连,轴柱由扁平圆形小梁组成。隔片边缘光滑或有1—2枚小刺,两侧有细颗粒。珊瑚肋外缘有3—8枚短尖刺,排列整齐。该种在珊瑚类群中是最易认别的一种。
生活时为棕黄色。
国外分布
红海,索马里,马尔代夫群岛,印度沿岸,斯里兰卡,马纳尔湾,新加坡,印度尼西亚,澳大利亚,帛琉群岛,新不列颠,波纳佩岛,菲律宾,斐济群岛,萨摩亚群岛,加罗林群岛
分类讨论
注释:该种的同物异名有 Orbicella minikoiensis Gardiner。